我要去惠東,我想在有著傳統(tǒng)古韻風味的古村,感受一下各種被活化的傳統(tǒng)古風民俗。 惠東的"四色旅游"標簽中,“古色”的占比其實挺重的。這也是“抖進惠東”創(chuàng)作拍攝組進駐惠東以后才一一發(fā)現的,這里的古城、古廟、古井、古祠堂、古塔、古炮臺、古村落、古戰(zhàn)場、古窯場不勝枚舉。 可“古色”怎么玩,著實考驗了我們一番。 所有帶“古”的地方,都有一定的文化價值,從旅游價值來考量,能獨立開發(fā)成旅游景點的也有很多。 皇思揚古村落,從文化底蘊來說絕對是一個值得一去的地方。古村當年的繁華自不必贅述,從這個古圍村自古居住的蕭、楊、許、鄭四大姓氏如今修繕富麗的宗祠,以及隨處可見的精致石刻、木雕、拱門和古建筑府邸都足見其顯赫。 皇思揚非同一般的榮耀還來源于這里“文濟蒼生、武安社稷”的祖訓。文魁樓、武魁樓、翰林第、將軍府等府邸,以及龍光書室門口上百對的“功名碑”都不難看出在祖訓的指引下這里曾經出過多少文武全才。 拍攝組最后確定以祖訓傳承為主線,用一鏡到底、微記錄等手法,古裝上演傳誦古訓。 皇思揚應該算是惠東縣保護最為完整、最具規(guī)模的古民居建筑群了。有點遺憾的是,古村里如今參雜了不少現代民居建筑,人間煙火氣息難免破壞了一點它的完整性。 古城里的拍攝總有一些穿幫鏡頭,鏡頭里穿插著新建筑,門上懸掛著的對聯也都有現代標簽。但是,何必去在意這些細節(jié)呢,只要精華留著,我們就很開心了。 文化旅游景點,如果沒有導游掛在嘴上的歷史和故事鋪墊,很多人都只能走馬觀花。 如何喚醒古城,向游人展現活生生的古村文化,其實任重而道遠。 始建于明末,建成于清代乾隆年間的田坑古城,鼎盛時期有20多座四合院式民宅,400多間民居,100多戶人家,700多口人。古城內的陳氏大夫宗祠,不算恢宏,卻也不失底氣。據說田坑陳氏,自明代末期至清代中期,八代為官,從第七代至十一代的五代中出現了10個大夫。 這座靜謐的古村落其實是做好了很多文旅開發(fā)的準備,進入古村的道路已經很平整,外圍的文化廣場也已經很現代化,籃球場、健身設施、停車場一應俱全,廣場還因地制宜地有了小橋流水人家的別致,幾公里外有個山泉漂流。 田坑古城并不缺觀賞性,但許多古建筑破敗失修,丞待維護。 還有一些擺放在大夫宗祠里已經落滿灰塵的儀仗牌、虎頭牌,如果能夠重新扛出來,生動地來一場“官場現形記”,古城或許就“活”了。 平海古城,一座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的濱海古城,七星井、十字街、古戲臺、古廟宇、古祠堂、古民居、古民俗比比皆是。這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下令建造的一座海防衛(wèi)城,目的是解決當時中國海盜與日本倭寇勾結侵犯沿海境土的“倭患”問題。當時城墻高達6米,全部用精工燒制的青磚壘筑,城上有720個哨眼,足見其壁壘森嚴。如今,平海古城的城墻大部分已經不在,但依稀還可以看出城郭的外形酷似一口鐘,東西南北四座城門保存完好。 運氣好,來到平海還可以探尋到中原文化遺存和最原始的民間遺風。是否原滋原味不敢說,多少有點與時俱進的改變吧。時光更迭,只希望這座曾經的魅力古城不要變味。這種歷史厚重的古城,哪怕就這樣靜靜地矗立在海灣旁,都對游客有足夠的吸引力。 同樣位于海濱的古城,還有一個元末明初建造的范和村,是“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”。 來到這里首先會訝異自己是否跑偏了方向。整潔如新的鄉(xiāng)村新樓、潔凈寬敞的瀝青道路、清一色的太陽能環(huán)保路燈等基礎建設,活脫脫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典型。 實際上,這里真的是在打造一個連片發(fā)展的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區(qū)。看點在于這里“山海交融、四星聯珠”的規(guī)劃,將稔山鎮(zhèn)范和村、芙蓉村、長排村、大墩村4個行政村成片連線。據介紹是借用了古人“蛇山桿秤”的吉祥寓意,聯動四村,構建四星聯珠發(fā)展格局。古人將蛇山山脈稱為一桿秤,秤頭在蛇山,秤尾在金山嶺,稔山大魚塘為秤盤,范和石戲臺為秤砣,山腳下長排、大墩、范和、芙蓉等村為秤星,如此“維系”一方祥和安寧。取名“四星聯珠”,為祥瑞之兆。 四個鄉(xiāng)村都具有不同的民俗風情和文化特征特色,范和古村的古韻圍村、長排村是“快馬飛刀”象棋大師呂欽的故鄉(xiāng)、大墩村有海港風情和白字戲、芙蓉村有芙蓉八卦井以及田園風光。 也就是說,在這里可以分別感受到象棋文化、戲劇文化、古圍文化、田園文化。這應該是古村開發(fā)的一盤“好棋”。 來到稔山最大的收獲之一,還在于發(fā)現了長排村居然還保留了一個有數百年歷史的百畝鹽田,至今仍沿用著傳統(tǒng)的曬鹽方法。我想,很多人對古鹽場的好奇絕對不亞于任何一個古村古宅。海水曬鹽的生產民俗如果能夠向游客展示,甚至讓游客參與進來,可能不失為另一種旅游資源的開發(fā)和升華。 開發(fā)古色旅游,更注重的是一個“活”字。天地人和,才能讓游客真正感受到“古”的珍貴。 |